首页  致公简介  要闻信息  参政议政  海外联谊  社会服务  基层组织  提案建议  理论研究  学习交流  党员风采
今天是: 温馨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时间:2013-05-09 15:25:0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是农村奔小康的重要手段。笔者经过长期调查,发现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有:

  一、没有准确把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性。

  农村产业结构不是单一的一个概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不仅仅是就农村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而是要将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三个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进行综合调整。但我们近年来进行农业结构大调整时,只调整某一个产业的内部结构,没有准确把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性。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主体错位。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企业是农村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是农村服务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各主体直接调整的对象和内容是不同的,因而既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主体错位是我国不少地方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区域性过剩和农民增收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不少地方政府越俎代疱,包揽一切,使农民不能独立地依据市场变化来调整农业结构。

  三、社会化专业分工不细,社会角色过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个销售者。他们既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忙得团团转。由于社会化分工不细甚至是根本没有分工,造成的结果是样样都得干,样样都干不好。

  四、从众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农户由于缺乏应有的种植和市场信息,往往跟着左邻右舍或亲戚朋友搞调整。这些农户往往存在这样的弱点:开始时怕种子或其它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或者怕自己种植水平不行,或者怕销路不好等等而不敢种,直到看到别人种了而且赚了钱后,胆子才渐渐大起来,但这时,又往往因种植面积扩大,销路又开始成问题,致使种植效益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由于效益不理想,第二年改种“效益好”的作物成了他们必然的选择,而到了第二年,又往往重复同样的故事。

  五、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突出。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使得农业增产目标和农民增收目标不一致,而根本的问题是农业面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这样一个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农产品品种雷同多,特色品种少,低质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不能满足市场对产品优质优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针对农村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准确把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性。只调整某一个产业的内部结构,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更谈不上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三个产业结构及各个产业内部结构放在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这样一个平台上进行合理地调整,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政府引导,政策开路。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始终是主体,但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是不可或缺的。领导要切实转变工作思路,作好市场调查、资源调查,制订出适应本地优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亲自带头帮扶有意之户率先实施结构调整,做好跟踪调查服务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切实做好以点带面,防止一哄而起和一哄而下。

  三、健全组织,促进分工。制订优惠政策,促进运销专业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进行规模种植,使农民专心于农产品的生产,以促进高新农业技术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科技带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应针对从众现象比普遍,充分发挥国家设立在基层的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经管站、广播站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提倡他们推行有偿服务、技术承包服务、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应积极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促进本地农民科技种养技术的提高。还应从政策上鼓励本地土专家、种养能手发挥一技之长。

  五、市场引导。政府要组织人员对市场跟踪,搜集市场上有用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让他们放开手脚找市场、争市场、开拓市场,力争通过信息服务,确保农业结构调整成果得以实现。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培植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建好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协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搞好生产技术、种子种苗供应、信息、销售服务,做好市场引导。

  总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按照“规模化、商品化、生态化、市场化”的要求,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版权所有:中国致公党淮南市委员会
办公地址:淮南市山南政务新区C座205中国致公党淮南市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554-2685666  QQ群:8565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