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致公简介  要闻信息  参政议政  海外联谊  社会服务  基层组织  提案建议  理论研究  学习交流  党员风采
今天是: 温馨提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议
优化法律服务 创新社会管理
时间:2013-05-02 15:09:09

  社会管理创新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罗万象,涉及面广,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律师参与信访的沟通联系机制不顺。由于没有专项编制、缺少经费、没有规范的制度限制,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在律师的来源和管理上,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发展后劲不足,给组织管理者造成被动和困惑。

  2、法律援助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一方面法律援助的提供能力与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与其应该发挥的职能作用相比存在差距,法律援助工作部门之间也缺乏横向联系与信息沟通。

  3、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帮教队伍。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事安置帮教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以淮南市为例,从事此项工作的司法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法律专业教育,导致安置帮教工作不能深入下去做实做好,只能浮在面上;此外,由于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安置帮教工作网络,造成流动人口中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失管、脱管、漏管现象。

  为此,建议:

  一、律师参与信访方面

  1、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强化各涉法信访部门协调合作。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明确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信访机关、律师协会的职责和沟通联系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顺畅的工作机制,为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

  2、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项目。体现党和政府对律师劳动价值的尊重,有效调动律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3、设立专职信访律师制度。由信访律师(隶属公职律师的范畴)专职处理政府涉法信访事项,使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的全过程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充分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律服务职能。

  二、法律援助方面

  1、整合资源,形成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的联动机制。采取激励机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广泛吸引、整合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具有较高法学理论素养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志愿者,大专院校法律系教师及学生,以及政法机关离退休人员等法律资源,参与基层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弥补法律资源相对不足和配置不平衡的缺陷。

  2、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系点。简化和规范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查等程序,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系点。进一步畅通经济困难公民反映合理诉求的渠道,采取理性、制度化的方式表达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拓宽覆盖面,降低援助门槛,做到应援尽援。充分考虑低收入人群的法律援助需求,科学合理确定阶段性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使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在覆盖低保人群的同时,也能够涵盖低收入人群。

  3、健全法律援助的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协调公、检、法、司、工商、税务、人事、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配套制度,畅通渠道,降低成本,创造良好法律援助的运作环境。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横向联系和信息互通,构建法律援助的横向工作网络,推动法律援助工作横向联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强化和提高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援助机构的地位和作用,赋予职权,理顺关系。

  三、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管理方面

  1、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研究制定刑释解教人员失业、就业援助办法,将其列为再就业重点扶持对象,由政府部门出资提供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出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或种养殖业给予工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还应当考虑给予临时困难救济或由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思想稳定、有事做、有饭吃,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

  2、实现信息化管理,有效地解决失管、脱管、漏管问题。刑释解教人员出现脱管、失管、漏管问题主要是信息不畅、不准,各职能部门没有做到资源共享。要坚决按照[安帮发2003]7号文件规定,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相关政法部门的资源共享,各安置帮教机构利用信息化管理安置帮教工作,有效解决失管、脱管、漏管的问题。

  3、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安置帮教工作队伍。安置帮教工作要与社区矫正工作结合,有效地整合资源,共享一个工作平台。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建议每个乡镇、街道配置2-3名专职人员,组织实施这项工作,管理协调志愿者队伍,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既不增加基层政府的压力,又有效地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版权所有:中国致公党淮南市委员会
办公地址:淮南市山南政务新区C座205中国致公党淮南市委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554-2685666  QQ群:85658169